粽子
美文心阅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端午节到了,大街小巷处处闻棕香。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蒸制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粽子由来久远,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榈叶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
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后来民间传说吃粽子是纪念屈原。传说,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粽子,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粽子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粽子煮熟出锅后,会有一股淡淡的芦苇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打开芦苇叶,是晶莹剔透的糯米团,糯米黏软可口,五彩的辅料在糯米里点缀,色味香着实诱人。
在历代王朝,粽子也曾受到过皇室的喜爱。唐代皇帝在端午节宴会上常常会对大臣赏赐一种名为九子粽的礼品,以示恩宠。所谓九子粽,即用彩丝将九只粽子扎成一串。相传当年唐玄宗赐九子粽时,吟诗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还有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历代文人墨客也在端午佳节品粽之际,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元稹有“采缕碧筠粽,香梗白玉团”;温庭筠有“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姚合的“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
另外,古人还在粽子中加入药物,以疗疾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粽子,就有将治疟药与粽子并食治疗疟疾效果良好的记载。南北朝时,卢循将中药益智与糯米同裹,制成“益智粽”,呈献给宋武帝刘裕吃,治疗他的脑力衰退、思维迟钝的症状。
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节日的美食,而且富有诗情画意的人文内涵。
相关教程推荐: 粽子专项课程原价1580元教程 南北粽子套课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