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不椒、羊不料到羊不姜、牛不韭,老祖宗传下的老规矩几人记得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儿歌,形象的描绘出了中国北方老百姓“忙年”的热闹景象。几十年前,大家都穷,物资也不丰富,很少有人家一年到头顿顿吃肉,省吃俭用到腊月,家家都会倾其积蓄,把鸡、鸭、鱼、肉搬回家。因为东西珍贵,所以人们会绞尽脑汁,把为数不多的“肉”调理的有滋有味。如今,人们的生活变了大样,大家不再为吃喝发愁,也因为吃的东西多了,人们又开始绞尽脑汁,把“肉”拿捏得既有滋有味还要能养生。于是一大批美食家出现了,烹饪理论让人眼花缭乱,有时守着一大堆“肉”竟然不知道怎么做了。

前几天,刘培国先生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消息,提到了“猪不椒,羊不料……”,竟然把我的思绪一下带回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培国先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作家,尤其对老博山民俗研究得十分细致,接连出版了《酥锅》、《锡壶》、《豆豉》三本散文集,“得到了淄博市文学界老艺术家的首肯和期许,特别是博山读者的欢迎,就像在异乡看到了家乡的知己,从其中看到了老家的石板路,听到了老街黎明的叫卖声,闻到了博山烤肉、油粉和酸糊涂菜煎饼特有的香味”(沈哲语录)。

培国先生让我想起了往事。从初中开始我就常驻姥姥家,因为老爷曾做过老博山“苏家馆”掌柜,一家人几乎都会做菜,所以耳濡目染地知道了不少烹饪常识。年逾花甲的三舅苏玉珂曾在苏家馆当过大厨,厨艺好生了得!他不但教我做菜,而且还说了很多烹饪的趣闻轶事。他曾告诉我:一开始学艺时,首先要背调料口诀:花椒、八角、茴香、桂枝、桂皮、胡椒、丁香、豆蔻、良姜、砂仁、紫苏、白芷、生姜……姥爷让他去药铺买这些东西是不写在纸上的,全凭记忆。据说还分三香、大五香、小五香、十香面……若是少买了一味或是买错了是要挨罚的。据他说,早年间山东大师傅煮猪肉不放花椒;做羊肉不用大料(八角)也不能放姜,牛肉菜不能用韭菜……。当年,这些让我晕头转向的大道理,没能影响到我,因为那些年吃个猪肉已是不易,牛、羊肉简直就是美丽的神话传说。

那日突然看到“猪不椒、羊不料”自然就想起了三舅苏玉珂,想起了那些趣闻轶事,于是上网一查,方才发现三舅的“理论”(也是博山大厨、鲁菜大厨的理论)如此“伟大”,烹饪史上的确有过记载。不过,这些年没能听他老人家的话,用花椒煮的猪肉煮也挺香,不过煮羊肉究竟能不能加大料,我倒没试过,因为夫人闻不得膻味。

先说说“猪不椒”。花椒是我国独有的产物,它既是中药,又可作调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能“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作为调料它有去膻增味的功效,是五香粉的原料之一。

网传,老一辈北方大厨特别是天津厨师在炖猪肉时就不放花椒,他们认为;一是因为花椒会夺走猪肉本来的香味,瘦肉变得发柴,味同嚼蜡;二是花椒入锅很难从汤中剔除,影响菜的品相。天津菜深受鲁菜影响,也可以说是山东菜的延续,它们的这些“技巧”大概是山东大厨传授的吧。不过在天津,并不是所有的猪肉菜都不放花椒,“猪不椒”特指炖猪肉时不能用花椒,其他猪肉菜都少不了花椒的身影。

“淄博博山是鲁菜的发源地”(姚伟钧 李汉昌 吴昊《中国饮食文化史291页)历代博山菜大厨经过上百年的努力,用花椒和猪肉烹出了无数人间美味。如博山烧肉,带皮的五花肉,仅用花椒皮和盐水腌渍晾干,经果木炙烤3-4小时既成稀世美味;博山硬炸肉、炸猪肝、炸小鸡……等炸菜,少了花椒就等于没了灵魂。我曾经在朋友的小菜馆里吃到了用高压锅制作的鲜花椒烧排骨,那麻香的味道让人魂牵梦萦。

再来说说“羊不料”。人们习惯把八角称为大料,八角是著名的调味香料,也供药用。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八角在日常调味中可直接使用,如炖、煮、腌、卤、泡。也是五香粉的主要成员。同时,它还有祛风理气、和胃调中的功能,是治胃病的良药。

煮羊肉能不能放八角,这个问题有点矫情。几十年前,物资奇缺,能吃上肉特别是牛、羊肉的人不多,于是大厨们有时也会曲意迎逢,故弄玄虚的创造些“理论”,让富人们既饱了口福又满足了虚荣心。几十年下来人们宁可信其有,也不愿担风险毁了珍贵的食材。于是,许多大厨从开始学徒就没听说过做羊肉放八角,有人做了几十年,自己现在也成了师傅,也成了中国名厨,但是始终就没试过用“八角炖羊肉”。大概这些大厨一来是怕违了师训,二来大概是为了标榜自己的“正宗吧”。

因循守旧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鲁菜的发展进程,不断开拓创新的粤菜近些年的红火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其实“因循守旧”和“开拓创新”并非带有褒贬差异,而是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具有的不同含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老一代大厨的老师没教过他们,他们也没试过,因此留下了类似“猪不椒,羊不料”的多年的悬念。年轻的厨师们大可不必“因循守旧”,有些清规戒律未必都对,大胆试一下吧,毕竟现在的猪、牛、羊肉已不像当年那么珍贵。

不知您听说过“羊不姜,牛不韭”吗。这是早年间老人们总结出的经验。羊不姜就是羊肉不能和姜一起吃;牛不韭就是牛肉和韭菜不能一起食用。据说:羊肉配姜能补阳生暖,姜能驱寒保暖,二者搭配暖上加暖。可大家千万别忘了这两暖加在一起就有了药补的作用,民间也称羊肉为“发食”,加上羊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倘若您有肝病,那就最好别吃了。再就是某些热性病,如痰火湿热及传染病早期,浮肿,高血压、肝阳旺盛的人,不宜多吃羊肉特别不要多吃“羊煮姜”。

牛不韭就是牛肉不能和韭菜一起吃,牛肉性甘温,具有益气壮阳的功效,韭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助阳的作用,二者同食如火上浇油,令人发燥动火使人虚火上升,导致牙龈肿痛。老一辈留下的这些经验之谈是否科学,还有待认证,可健康是咱自己的头等大事,能不试(验)就不试(验)吧,还是那句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如今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家开始注意养生了,中国人自古就讲究五味调和,阴阳互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任何事都得有度。鲍鱼、海参是好东西,可你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吃它,没准真会补出病来。至于煮猪肉放不放花椒;做羊肉放不放大料;清炖羊肉能不能放姜;韭菜和牛肉能不能同吃,以我个人的经验,只要不过度、过量,大可不必太讲究。

不过我得给您提个醒;做牛肉馅饺子、蒸包,千万别放韭菜,二者结合的味道太难闻了,因为我吃过亏!

谢谢你的观看,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请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