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人都爱吃、会吃汤包面皮,会吃而且善于谈吃的也不少,然而会吃会谈吃又会做的文人恐怕为数不多。苏轼算是一个,他不但给后世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而且还留下了"东坡肉"。现代作家汪曾祺先生认为"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他在《文章杂事》中说:"我什么功都不练,只练'买菜功'。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最大的乐趣还是看家人或客人吃得很高兴,盘盘见底。"汪曾祺先生不仅做得一手好菜,也写得一手好菜,他笔下的菜既能吊人胃口又可"照着做"。
我算不上文人,也谈不上美食家,至多算个"吃货",是个喜爱美食好吃之人,还达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程度。"民以食为天"。儿时对于食物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对全国各地的美食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去武汉,都不会错过当地的美食,著名的美食街区有武昌户部巷、黄陂好吃街、汉口吉庆街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汉的"四大名小吃"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小桃园的煨汤、蔡林记的热干面、四季美的汤包了。
说起包子,著名的有天津的"狗不理"、北京的庆丰包子等,武汉的汤包有什么与众不同呢?据说,这汤包还有来历呢。从前,有家包子店生意很冷清,然而对面那家包子店的生意却红红火火。这家包子店的老板就很纳闷:"凭什么他家生意那么好,我家生意却如此冷清呢?不行,我一定想出个办法来,创造出一种美味包子超过他!"一天晚上,他和妻子正在吃包子,突然,他的妻子对他说:"喝点汤吧!"于是他吃口包子喝口汤,感觉很好。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为什么不能创造出一种既能喝汤又能吃的包子呢?"说干就干,他把包子皮擀的很薄,先放上肉馅,再浇上汤汁,最后再把包子合拢一下,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汤包诞生了,他请路人品尝汤包,都赞不绝口,称从没吃过如此美味的包子。第二天,人们闻讯赶来,争相品尝。从此,汤包名扬天下。
离"老通城"不远的江汉路口附近,有一家叫"四季美"的小吃店,被武汉人誉为"汤包大王"。"四季美"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他们制馅讲究,选料严格,肉皮用得新鲜,肉馅要一指膘的精肉汤包面皮,先将鲜猪腿肉剁成肉泥,然后拌上肉冻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笼蒸熟,肉冻成汤,肉泥鲜嫩,七个一笼,佐以姜丝酱醋,异常鲜美。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除鲜肉汤包外,他们还应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鸡茸汤包和什锦汤包等,蟹黄汤包要用阳澄湖大鲜蟹。
等汤包端上来后,建议你先别着急吃,应该仔细欣赏一番。晶莹剔透的包子皮,又亮又薄,薄的可以看见里面的肉馅和金黄的汤汁。最经典的吃法是"先开窗,后喝汤",先轻咬破表皮,慢慢吸尽里面的汤汁,然后再吃汤包的面皮和肉馅,一股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那股姜味、汤味、肉味涌入口腔,真是满颊生香,冲撞着你的味蕾,那香味真是"余味绕舌,三日不绝"啊!
因为汤包,我爱上了你,醉美大武汉!
相关教程推荐: 上品汤包技术配方教程 灌汤包+小笼包教程 灌汤包龙隐教程 特色汤包面皮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