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爆款点心,南方人竟没吃过?一裹一蒸嘎嘎香!

有些食物看着吃着都挺好,偏偏被名字耽误了

比如,山西特色面食——猫耳朵。

没见过的人肯定要说,猫猫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它的耳朵!

其实它是用手捻成的,形如猫耳的小巧面片,与菜肉烩成热乎的一锅,那滋味可撩炸咧!

又比如,台南名小吃——棺材板。

乍一听好瘆人呀,但好奇心又疯狂作祟。

原来就是挖空吐司往里填菜,外酥脆里鲜甜,还能讨个“升官发财”的口彩。

还有,广东梅州特色——老鼠粄。

光听这名字,估计又要被说,你们广东人什么都敢吃

冤枉呀,人家只是长得有几分像老鼠尾巴的大米粉条!

既然都铺垫到这里了,不再来一道类似的美食,就说不过去了——

苏耗子

苏耗子,是一道东北特色糕点。

跟粘豆包、粘火烧类似,都是糯叽叽又带馅儿的满族传统食物。

圆滚滚胖乎乎的小团子,外面裹一片苏子叶,形似撅起屁股的小耗子,才得此接地气的名字。

从食材和制作上来看,苏耗子可以理解为裹了紫苏叶的粘豆包。

所以苏耗子也叫苏叶饽饽、苏叶糕、苏叶干粮。

从前满人野外捕猎、征战,特爱携带这种粘食作干粮,耐存储,吃着省事又扛饿,怪硬核的。

后来逐渐成为普通人家的居家主食、逢年过节必备糕点。

苏子叶疯长的夏秋时节要吃,满族族庆日颁金节要吃,临近过年“蒸冬”更要吃!

外皮由粘高粱米面或糯米面搓成,里头包着香甜不腻的红豆馅儿。

吃到嘴里,软糯又带些许劲道,而后陷入温柔的甜蜜里,很是治愈~

最特别的当属底下垫着的新鲜苏子叶,既防粘,又平添一份沁人心脾的植物清香。

红豆馅儿最好有入口即化的绵密,又带点颗粒感,还不能过甜而掩盖豆子的清香。

我用了高压锅来煮,用时短、易出沙、水分少,方便炒成团。

推荐用黄油炒豆馅,吃起来会有一股淡淡的奶香,比猪油炒要清淡,又比豆油炒要醇厚。

面皮以东北江米面揉成,比水磨糯米粉吸水性更强,蒸熟后不会软趴趴,口感更有韧劲儿。

用半烫面的手法来和面更好,柔软而不失筋性。

担心大家把控不好,今天的方子用的是40-50度温水烫面,也能很好成型。

经典莫过于红豆馅,但也不妨拓展一个秋日限定南瓜馅,咬一口还会爆浆!

蒸好的南瓜碾碎,再加炼乳、砂糖炒干即可。

一次多做些,封存在冰箱冷冻层,接下来两周的早餐、下午茶都有着落啦~

我这个颜控,还用果蔬粉调了个香芋紫,看着更讨喜了!

[ 食材 ]

粒粒红豆馅:红豆100g 清水350g 细砂糖30-50g 食用油/无盐黄油10g

糯米皮:江米面300g 温水(40-50度)210g 细砂糖20g 食用油 紫苏叶

此配方可做15-16个苏耗子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谱 ]

1.红豆用温水浸泡30分钟裹凉皮,沥干水分,放入冰箱冷冻一夜

2.第二天,高压锅放入冷冻的红豆,红豆3.5倍清水,大火上汽后转小火压25分钟,压好的红豆可轻松碾开,锅里没过多水份

这个方子煮完的红豆容易起沙,水份不多,容易炒成团

3.红豆倒入锅中,加入30-50g细砂糖、10g黄油/食用油捣碎,开小火翻炒至糖融化,红豆成团,大约需要3-5分钟,粒粒红豆馅完成

4.煮好的红豆冷藏晾凉,再分成15g小团

5.紫苏摘下叶子,清水洗净后晾干水份

6.300g江米面加入20g细砂糖拌匀裹凉皮,再加入210g温水(40-50℃)调成絮状,揉成偏硬的面团,分成30g小团,加盖湿布防止风干

也可用水磨糯米粉替代,其吸水性差,水份减少10-20g,口感偏软,没江米面劲道

7.糯米皮揉圆压扁,填入豆沙馅收口,搓成长条,用紫苏叶包裹

8.包好的苏耗子放入上汽的蒸锅,蒸10分钟,出锅晾凉后跟紫苏叶一起食用,晾凉密封冷冻保存,夏天2周,冬天1个月

掀开锅盖,伴着腾腾的热气,小团子挤挤挨挨,一个个出落得剔透可人,暗红色豆沙馅若隐若现。

屋内弥漫着谷物的芬芳,迫不及待拿起一个捏在手上,一种稳稳的幸福感便自然生发。

入口软乎乎,一咬拉得老长,哏啾啾的可劲道。

甜甜的、沙沙的红豆馅也席卷而来,带着微微的颗粒感,贼满足。

除了唇齿间的甜蜜柔软,还细细嚼出了清爽的苏子叶,平衡了粘腻。

嘴巴吧嗒着,舌头咂摸着,口中的豆香、奶香、苏子清香久久不散。

秋分过后,风干物燥,也不忘煮上一壶小吊梨汤配着吃,甭提多舒坦了!

这简单质朴的美味,是东北人最柔软的乡愁。

每每入冬,东北妈妈就会蒸好一屉屉豆包,端到户外的天然大冰箱冻硬,再倒入大缸里头封存起来,可以吃到开春。

估计许多人都能从这苏耗子里,看到自个家乡糯食的影子。

比如四川的叶儿粑,两广客家人的糯米糍粑,潮汕闽南的糯米粿……皆万变不离其宗。

正是不同的叫法,赋予了它独属当地的特色。

民间命名简单粗暴,建议大家听到名字后,先不要退避三舍,多点耐心才不会错过美味哦

相关教程推荐: 广东点心全套技术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