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的还不止于此,
以电影命名你与麻辣烫的每日“情感纠葛”,
一点也不违和:
《麻辣烫的救赎》《这个麻辣烫不太冷》
《当麻辣烫来敲门》《闻香识麻辣烫》
《疯狂的麻辣烫》《了不起的麻辣烫》
《恋恋麻辣烫》《花样麻辣烫》
《魂断麻辣烫》《人·麻辣烫情未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麻辣烫》
……
就这样,我们荤素搭配,挑挑拣拣,
可麻辣烫,从不挑人,
接纳过人生最多的千情百态。
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江湖,
有烟火江湖的地方必然少不了——麻辣烫。
《麻辣烫必是世上最好的美食》
节选自《中关村的麻辣烫》 作者丨徐则臣
在北京,我还没在哪个地方发现卖麻辣烫的有比中关村多的,也没发现哪个地方的麻辣烫卖得有中关村这么热闹火爆的。小区的后门,住宅楼底下,转过一个街角,大学的宿舍区门外,美食街的入口、中断和终点,一抬头,热气腾腾、人头往一块扎的地方准在卖麻辣烫。
懒得一个人回家起火的,一手烧饼,一手啤酒,荤素搭配来几串麻辣烫一顿饭就算对付了。如果不赶饭点,那就是为解馋,麻辣是上瘾的;几个小姑娘嬉笑结伴过来,即使只吃一两串也要吃——吃多了上火,脸上不太平。
我是对麻辣有瘾,几天不吃心里就空落落的麻辣烫麻辣烫,丢了钱似的。我经常在傍晚或者夜半时分,看见麻辣烫的摊子前围着一堆年轻人,咝咝啦啦地吃,鼻涕眼泪都往下掉,一只手捏着麻辣串,一只手给伸出来的舌头扇风。
最早培养出来对麻辣烫的兴趣是2005年。刚从北大毕业,在学校西门外与人合租了间房子,一个月只拿一千五百块钱的工资,如果不是隔三差五还有点儿稿费,付完房租我每个月必须有一半时间靠喝西北风才能活下去。
那时候不仅日子紧巴巴的,裤带也紧巴巴的,小馆子都不敢乱进。一周里经常半数以上的晚饭都是两个韭菜馅饼外加一碗粥,咸菜是免费的。
假如每天都吃鱼翅燕窝也会腻,请发挥一下想象力,把鱼翅燕窝换成馅饼、稀粥和咸菜会是什么结果。
离我吃馅饼喝粥的地方隔一座桥,是两个卖麻辣烫的摊子。大冬天远看过去,像一堆人头碰头在练邪门武功,因为人头攒动之上,麻辣烫热气腾腾。因为既烫又辣,走近了你就看见每个人都在歪着嘴吃得舌头直蹦。
到夏天,一个人单待着都热,吃货们就不再把头往一起扎,端着浇过芝麻酱的盘子,挑好了麻辣串就到一边吃。零零散散,三三两两,倚墙站着,就地蹲着,找块石头坐着,在暮色里,在麻辣烫滚沸的汤料升腾起的热气和重口味里,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因为麻辣烫团结在一起,仿佛这既麻又辣、且麻且辣的各种煮熟的素菜和荤菜就是他们此刻生活唯一的目的。
这烟火繁盛日常景观让我感动。那时候我刚从校门里走出来,深陷不曾预料的复杂社会,也因为写作沉溺于不可名状的悲伤里,再没有比最平常的人间烟火能让我感动了。每天看见他们兴致盎然地吃着麻辣烫,我都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由此认定麻辣烫也必是世上最好的美食。
我开始把晚饭桌往桥那边移。买几个烧饼,荤素搭配挑几串麻辣烫,一顿晚饭就会吃得相当舒服。如果遇着开心事,再从旁边的超市买一罐啤酒,汤汤水水地下了肚,待酒劲儿上来,晕晕乎乎去逛公园旁边的两个旧书店,这是我当时能想像出来的最好生活。
吃了两年的麻辣烫,搬家到了中关村大街的边上。那地方人多车更多,车和人都到齐了就开始交通堵塞,摆不下一个麻辣烫的摊子。也不会让你摆,繁华的大街上冒出来个卖麻辣烫的,成何体统。但我还是在散步时有意无意地往街边和巷口处瞅,希望看见哪里冷不丁地就升腾起一片重口味的热气。
终于,在人大东门斜对面的一条小街上找到了。那条街小店林立,卖什么的都有,街头和巷尾果然各摆了两个摊,麻辣烫爱好者们像赌徒一样围了一个圈又一个圈,我很不客气地挤进去,说:老板,来个盘子。挑最进味的串串,堆满了一盘子。还是那么够味。但从住处走到那条街实在有点远,我的日子也开始好过了一点儿,不必顿顿都要为晚饭精打细算,人也就跟着懒了,麻辣烫越吃越少。
吃得少,不代表把它给忘了。
偶尔从那条街边经过,我会找个借口拐进去,多少吃上几串。
如果谁问我是否为解馋,我可能会告诉他:纯属怀旧。那是因为长久不跟一群更年轻的年轻人挤在一起抢麻辣串,乍一抢有点儿不好意思——麻辣烫爱好者的队伍正在年轻化,老同志得有点儿老同志的样子。
不过,如果碰巧你也有此俗好,那咱们大哥不笑二哥,我会跟你说:走,来几串;可解馋,可怀旧,也可以放开肚皮当晚饭吃;我请客。
配图丨视觉中国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这且麻且辣且烫的味蕾刺激中,
让虚伪的撕下面具,
让悲伤的尽情流泪,
让浑浑噩噩的抬头,
让平平淡淡的火热,
一碗麻辣烫,快意江湖。
“给我一碗麻辣烫,还能再战五百年!”
还愣着干嘛 擦干口水
相关教程推荐: 麻辣烫龙隐教程 诚信多口味麻辣烫技术(高清推荐)教程 骨汤麻辣烫技术配方教程 福大叔麻辣烫教程 餐品金汤麻辣烫教程 鱼哥麻辣烫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