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5大”经典小吃,为何外地人吃不惯?

北京的小吃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凡到过北京的外地人,或多或少都对老北京的小吃感兴趣。一般来说北京的小吃分为三种,一种是汉民风味,一种是回民风味,再一种是宫廷风味。有人将北京小吃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也有作家以“小吃大艺”四个字,言简意赅地阐述着北京小吃的内涵;也有民谣唱到“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

人们都说,北京地处天子脚下,天下美食云集于此。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用料讲究,每一种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那股劲儿。但也有人说北京小吃就是“坑人”的存在,价格高,味道差,量还少,为此还罗列出最难吃的5大小吃。对此你怎么看?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

1:炒肝,上海的洋葱炒猪肝,湖南的辣椒“土匪肝”,山东的“熘肝尖”……到了北京你就要尝尝炒肝。很多人不理解,明明是炒肝为什么端上来的却是一碗黏糊糊的糊?其实北京炒肝是煮出来的,那为什么叫做“炒肝”呢?这里所说的炒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放在锅里炒,而是一种老北京话里特有的烹调方式,就是小火慢慢地把食材煮熟煮透,直至熬成黏稠的稠汁。

炒肝是一个奇怪的东西,连吃法都不一样,因为正宗吃炒肝的方法是不用勺的,而是溜着碗边“吸溜”。那么炒肝里面到底有多少肝?其实,里面大部分都是肠,肝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只做辅料使用。当然炒肝最不能少的是大蒜的加持。一碗正宗的炒肝,必须是酱红色,肝香肠肥,蒜香味浓郁,稀稠得当,不坨不澥。如果再搭配上二两包子,这才是老北京人早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2:炸酱面,胡同,四合院,俨然成了老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对于北京人而言,炸酱面是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食物之一。几天不吃就心痒难耐。作为北京的特色食物,在当地又被称为杂酱面,是由菜码,炸酱,面条组合而成的。煮好的面条过凉后,放上时令的菜码,再浇上香喷喷的炸酱,拌一拌即成炸酱面。

但北京的市面上炸酱面有很多,大部分都冠以“老”字。其实没有一家是正宗的,大部分都是摆摆样子罢了。有可能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吃起来就太差劲了。尤其是在景区,景点外地人比较多的地方,老北京炸酱面一点不北京。想要吃到正宗的炸酱面,还是要到当地人的家里去,虽然说百家百味,但都是一个字“香”。

3:爆肚,北京人一般称之为爆肚儿,这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小吃。肚儿,其实就是牛羊的胃,在北京大多数都是羊胃,牛胃一般泛称百叶。吃爆肚就要的就是火候,每盘爆肚大概需要十几秒的时间,所以一般爆肚店上菜都非常快。因为差一秒,味道和口感就相差甚远。有经验的老师傅,在制作爆肚时,时间把控的分离不差。

再说一下这爆肚的蘸料,其实每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秘方。但无论你怎么改,怎么变,最不能少的就是这芝麻酱。当粉嫩的爆肚沾满带有芝麻酱的酱汁,放入口中轻轻咀嚼,那种Q弹的口感,让人很舒服。但是,有些网友反应在景区景点吃到的老北京爆肚却很难吃,而且价格也很贵,一份几十块,都不够塞牙缝的。

4:面茶,面茶其实不是茶,而是用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黏稠的糊状物,之后在表面淋上芝麻酱,并且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圈的浇在面茶上。吃面茶的方法也很讲究,不用筷,不用勺,而是要端着碗转圈喝。非老北京恐怕无此吃法。

说起面茶,很多北京人都不知道了,早年间面茶是四九城老少爷们儿下午的吃食儿,一般只在下午有卖,“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但如今面茶不再受时间的限制,想什么时候吃,都能热热乎乎地来上一碗。不过对于外地人来说,这黏糊糊的面茶,很腻,吃起来实在难以下咽。

5:驴打滚,驴打滚也叫豆面糕,是老北京的传统糕点之一。由黄豆面,糯米粉,豆沙馅卷裹而成,成品之后再在上面撒上黄豆面,就如同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时打滚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得名驴打滚。

做好的驴打滚表层被金黄的豆面包裹着,豆香味很足,入口绵软香甜,别具风味。不过据不少网友反应,在护国寺小吃街吃到的驴打滚很失望,不知道是不是昨天做的还是前几天做的,口感很不好。也有网友反应,远不如印象中的好吃,表示很失望。

北京的“5大”经典名小吃,为何外地人吃不惯?终于找到原因了。其实,这些食物都有着非常不好的印象。最大的原因,这是很多人因为没有吃到正宗的北京小吃,就算吃到也是一些仿冒品,所以便下点结论说北京小吃不好。正宗的北京小吃还是很不错的,你说呢?

本文由简食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