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喝茶的人都应该去看看李曙韵是怎么泡茶的,真是一种享受。
第一次遇见李曙韵,是在台北永康街,一个“人澹如菊”茶书院躲在角落里,亦如台湾的人文与慵懒。后来才知道那是李曙韵的茶道场。那时我正在时尚设计师V先生带领下,招摇在台湾的街头,因为实在喜欢,常常想如果能选择出生的地方,我希望是台北永康街。清晨在阳光下顺着小巷醒来,中午在炊烟中小睡,午后伴着茶香功课,听大人们讲词,听大人们唱歌,听大人们谈情。一出门每个人都相识,每个人都相亲。今天遇到了三毛、柏杨、李敖、张晓风、刘慵、林清玄、蔡志忠……明天遇到龙应台、杨照、詹宏志、朱天文、朱天心、李欣频、许舜英……那些深深浅浅的文字和我一起慢慢长大,不再是遥看,那时我也变成那些文字中骨子里生长出来的一个故事。
遇见人澹如菊的时候,正是我满心向往台湾的时候,它几乎满足了我对于台湾的所有向往,古老而时尚。可惜李曙韵已经前往北京,只是从V先生字里行间中知道有这样一个台湾茶人,她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泡茶,那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永远和自己较劲的突破,她一直在改变,一直在和自己做斗争,一个小小的茶席成了她人生的战场,硝烟弥漫中从来是对自己的颠覆,所以看她泡茶永远不用担心枯燥……而这一切我只是从她的茶书《茶味的初相》中窥探。
再见她的时候,是在央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纪录片中。最终以她结尾,可惜央视这个纪录片拍摄的人实在不懂茶,并没拍出她真正的风情,后来得知短短的一个片段,居然跟拍了一年多,更觉可惜。于是我萌生了拍摄中国当代文人纪录片的念头。
一年以后,从台湾辗转要来了李曙韵的电话,和隆明师父以及向阳一行人等浩浩荡荡登门探访。在北京的阴霾里,她的茶书院躲在草场地里,名字叫做“茶家十职”,亦如她的风格,简单、时尚、有内力。
在阴冷的北京多少有些寥落的伤感,可是一进茶家十职,你分明感受到这里有那么多人对李曙韵的热情里包含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她正在接待客人,我们一行被邀请到了小茶房喝茶,穿梭的人流很难让人安静,她只是和我们初见,拿了极好的东方美人,那种来自山谷里的茶香,让人心生悠然,并在一种对人的热情中感受温暖。
“可惜现在没有雪,一个茶人一定要烹雪煮茶……”不紧不慢的语言中是一种深深的感情与热爱弥漫开来,而我的心也飘向了海拔4800米的纳木错,在那片高原的湖水星空下,我们篝火烹雪,聚煮老茶,让每个人都定格在那一刻,让那一刻成为一个生命中无法抹掉的经典,这也许就是人们说的永远都不能回来的一期一会吧。
看她泡茶,真是一种享受。
我一直觉得美好的事物都在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李曙韵是一个来自台湾的茶人,通过她你能感受到台湾人文。台湾,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旧时,那是梁实秋雅舍谈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无数的字里行间早己对这里的每条街记忆于心,一点不似初遇,分明如故乡般!这个曾在我生命中那么牵挂的城市,在流年的风轻云淡中,其实依然固守于心,只不过置一边,从没忘记一点,还那么栩栩。李曙韵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躁动地想和现代相容,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不过以茶做了媒介。而我的的身体里也住着一个老灵魂,那一本本伴着小孩长大的台湾文化曾是儿时对人生的全部向往。今天它还是在灵魂中慢慢发酵。台北——只这两字,便暖暖的!李曙韵,只这三个字便让人想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