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番薯粉丝 舌尖上的美味

美食的一大秘密就是转化

红薯传入中国缓解了上亿人的粮食问题

但不经加工的红薯吃了胀气

于是人们用它转化成了另一种独特的食物:红薯粉。

薯粉也叫“南粉”,是寻常百姓家常见的食材。

以前的农民都是靠农作物赚钱,一年到头如若天公不作美就是过年都不能好好过,许多地方红薯都是收一季,每到红薯丰收的季节,红薯粉丝就开始做了。

那一个个土黄色的和着泥土,脏兮兮的红薯洗净后会被打磨成粉,母亲再用细细的纱布过滤几遍,然后经过几个晴日的晾晒脱水,制成白色的红薯淀粉。

滤杂质的过程没有复杂的技法,要不断揉搓,既是细致活,也挺费力气。

几十亩的红薯,上百斤的粉条都是父辈们靠一双手做出来的,辛辛苦苦做出来还要看天气是否能将粉条冻好、定型,再晒干,一捆一捆的绑好砂锅粉面,寒冷的天气大人们还挑着百多斤的红薯粉走上百公里的路去镇上赶集。

在那个年代,人们常说,红薯饼,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不过,制作红薯粉条是件费时费力的苦差事,把红薯加工成粉条,要经过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每年秋收忙完后砂锅粉面,人们开始把红薯拉到大水塘淘洗。然后把洗干净的红薯放入机器内打成粉末,再把红薯粉用白色的棉布包着吊起来,在大水缸里过滤。等沉淀后变成洁白的粉团,然后用棉布把粉团裹上吊晒,经过风刮日晒后,把干透的粉团打碎,过筛子,才能正式开始加工粉条。

做粉条时,只见师傅撸起袖子,把粉面和成团,不软不硬恰到好处时,把粉团放入一个容器内,如大勺子,里面是细密的圆眼。然后用力捶打粉团,只见如丝如绳光滑细腻的粉条盘落在一口沸腾的热锅里。站在锅旁的男人用漏勺利索地把粉条捞出,然后放入一口大缸内,用清水洗过后,再把粉条盘起来。这时,只见外婆系着围裙,挽起袖子,一手拿一根小木棍,麻利地穿起盘好的粉条,然后把粉条挂在木架上晾晒。

香菇鸡肉炖粉条,酸菜炖粉条,每一根粉条都把汤汁里的精髓牢牢地锁住,所有的滋味完美的融合,滋溜一口,高温熟化的红薯粉条细嫩弹滑,柔软中还带着哏啾啾的口感。哇,感觉味蕾像开花一样全部被打开了。

红薯粉条可绝对是家里不可缺的百搭单品,不管是火锅、鸡公煲还是砂锅、炖菜,只要是汤汁鲜美浓郁的美食,一定不要少了它,可以清淡,可以浓郁,总是能完美驾驭各种味道。

吃上一口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就是那个“真爱粉”。